2012年,商务部组团赴英国参加“2012世界零售业大会”,并对英国零售行业进行了考察,与其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英国零售业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英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零售业是英国第二大就业市场,吸纳了大约20%的劳动力。近年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英国政府实施紧缩政策,消费信心下降,但零售行业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且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零售业发展前景向好。 
(一)消费持续增长,自有品牌份额高。 2011年英国零售行业销售额增长3.6%,连续5年持续增长,年均递增3%。其中,自有品牌产品占英国零售企业销售的比重达42.1%,位居世界第二(比例最高的国家是瑞士,占比达45.4%)。特别是在超市中,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已占到英国超市销售总额的45%左右,自有品牌商品在超市已经成为“质优价廉”的代名词。 
 (二)配送中心是提升统一配送率的关键。SPAR为全球最大的自愿连锁品牌,于1956年由James Hall公司(大型消费品分销企业)引入英国市场,根据SPAR自愿连锁规则,凡加入该自愿连锁体系的超市,必须确保90%的商品从配送中心采购,由中心统一配送(这是英国连锁化率和统一配送率达到高水准的缘由所在)。配送中心采用集采分销的方式,将商品在进货价基础上加价10%配送给各加盟超市。如位于兰开夏郡普林斯顿市郊的配送中心,目前为英国北部500多家SPAR门店提供批发配送服务。 
 (三)购物中心在扩大消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est-field London是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该中心的特点:一是高中档品牌应有尽有。中心拥有来自15个国家的265家商店,国际知名品牌达到265个,规模庞大的奢侈品部落(Luxury Village),拥有超过40家国际最顶尖时尚和生活品牌;二是餐饮娱乐丰富多彩。中心拥有60多家高档餐厅和咖啡馆,精选世界各地近50种餐饮种类(包括25个国家民族风格的烹饪)等;三是优质周到的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购物、休闲体验和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不仅配有专业导购,还配备信号发送器。当顾客购物过多时,只需按一下发送器,保安就会协助寄存商品,离开时再按一下发送器,所存商品又会被送还,保安甚至协调好出租车并准备好寄存商品,在门口恭送顾客。另外,中心还可为国外游客就地办理退税。 
 (四)大型零售企业注重节能降耗。Tesco集团作为英国最大的零售商和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战略。2008年起其新开门店均采用节能店标准建设,包括建筑中应用木材框架,采用自然光照明;应用大量节能设备;采用二氧化碳冷冻系统,降低氟利昂的使用量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屋顶上加设雨水收集设施,提高循环利用率;店边路灯配备了太阳能光伏板,并将风能发电直接供应便利店。每家门店每年预计减少25%的能耗,目前已有59家全新节能店,同时还对所有2008年以前开设的门店进行节能改造,达到减少15%能耗的标准。 
 (五)移动购物、体验式营销成商业模式发展新方向。随着通信技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应用,购物变得更加方便智能。店铺正在从交易平台向体验平台转变,消费者能享受到品牌个性化服务,同时能与销售人员形成良好互动。德勤调查显示,在食品区域,每天通过手机或网站查询及购物的消费者占74%;在非食品区域,2/3的商品仍在店内销售,提供消费体验的商铺已达85%。如玛莎百货(M&S)的网上模拟搭配,通过个性化分析技术,提供所有产品的个性化挑选和网上点评服务。 
 (六)多渠道融合和创新是零售商发展的新途径。英国零售商将实体店、网络、销售渠道充分融合,通过透明售价和营销宣传,以及企业存货可见性、多渠道订单管理、产品单独展示、客户对单个产品的查阅、综合性市场营销、产品目录管理等方面发展多渠道运营能力。如Next(英国儿童服饰及家居用品零售企业)除实体店经营外,还采用了网上订购、实体店提货的方式,退货实行不分购物地点的全景式服务。Next通过名录账单对在线和店内账单进行管理,并先行使用信用卡支付。 
二、启示与借鉴 
 (一)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少,且多为低档日用品,市场占有率低,应充分借鉴英国零售企业的经验。一是既要注重自有品牌的超低价格,也要提高自有品牌超值的个性化和特色,除物美价廉的特点外,还要充分发挥产品丰富、原料质量高以及其他附加优势;二是零售商应与购物者共建自有品牌,要加强与购物者互动,建立专属网页,确定目标群体;三是建立品牌身份,脱离“好中差”的简单评价模式,采取专业推荐方式,突出当地产品和原产地产品。 
 (二)加快创新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零售企业需要通过对实体店、网络、销售渠道的充分融合和利用,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一是零售商需要抓住客户购物过程中的每一个互动点进行创新;二是要发展电子商务,把实体销售的网络渠道、物流配送的优势与虚拟流通渠道的灵活便捷等优势相结合;三是要将传统商店模式向消费体验模式转变,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建设集采分销平台。中小企业统一配送难,这是制约我国连锁化率和连锁质量的症结所在。201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在创新营销和商业模式已明确提出建设集中采购分销平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通过联合采购、集中配送,降低采购成本。从自用消费品开展试点,选择一批拥有营销渠道、运作规范、影响力大的大型零售或批发企业,以提高统一配送率为出发点,辅以供应链金融、物流配送、数据挖掘等功能,打造一批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集采分销平台,构建产品设计、制造、采购、配送、分销、消费、回收互动的一体化流通渠道。 
 (四)深入开展零售业节能降耗。一是运用财政资金对万米以上零售店铺特别是大型购物中心的节能设施进行改造,采取以奖代补进行补贴,带动企业自身节能;二是积极推进碳标签工作,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排放信息;三是继续开展抑制过度包装和有偿使用塑料袋工作,加大宣传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