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玩具产业转移洽谈会拉开了我国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序幕,会上签约项目达到102个。
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下国际分工的结果,随着产业的发展,中国服装产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但是,目前实施产业转移的企业却面临许多困难。
第四次产业转移
中国服装产业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到了产业升级、调整转型的发展拐点。2008年,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国内、国际需求不足暴露了行业多年粗放型模式积累的问题。在外部环境压迫下,产能扩张止步,行业发展从规模扩张真正地走上了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调整、升级之路。 随着经济发展,在中国的产业转移又开始了新的历程,有专家称为“第四次产业转移”。
在这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我国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
据来自中国服装协会的信息,目前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这些企业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控股兴建了“西哈努克”工业园。
相对企业的境外产业转移,更多的企业开始向内陆转移。2009年2月,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集群调研组在浙江湖州织里镇调查发现:2008年以来,织里新增童装生产企业800余家,绝大部分是从广东省转移而来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服装产业的核心区域。
然而,目前最为突出的转移方式还集中在省内转移。如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
2004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开发,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等文件,引导珠三角产业在省内转移。
然而,在生产不断开始转移的过程中,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众多知名企业,如杉杉、森马、七匹狼、波司登、伟志等纷纷把研发、营销、物流中心迁移到上海。福建泉州知名的服装企业劲霸、九牧王、利郎等,纷纷将营销总部、运营中心、设计研发中心迁往厦门。
这些大城市流行资讯发达,产业链完整,政策环境优良,商贸渠道畅通,物流交通发达。而服装品牌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本地区受到局限,制约了发展进程,企业采取了一种新产业分工趋势。东部沿海做研发和品牌,而把生产逐步的放到中西部,从而实现新的产业格局。
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是,要想实现这样的格局,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
产业链配套不完整。以中部地区为例,很多企业需要的面辅料都需要从广州、福建等地采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
物流体系不完善。服装产业最大的特色是“变”和“快”,时间是第一位的。中西部地区交通不便利,这就使得服装企业的交通运费加大。建议加强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建立健全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面料、辅料、加工、设计、营销、物流、金融服务机构。
“用工荒”,劳动生产率低。内地的工资水平很难吸引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熟练工人返乡就业,当地招募的工人技术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在当地招收工人进行培训,培训后往往又出现人员流失,造成日常生产断档;而技术工人的频繁更换,不能保证工艺的统一延续,进而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建议中西部地区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树立充满温馨的企业文化理念。
投资环境尚不成熟,非市场因素影响大。与东南沿海省区相比,目前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有待提升。在中西部省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存在盲目承诺,承诺难以兑现的现象。中西部地区政府和东南沿海地区政府相比,在开放理念、对企业支持程度以及行政效率上都有较大差距。
系统转移
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产业专业转移呢?
在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宣言》中指出,承接产业转移应综合建设,以服装产业为依托,形成配套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以完整的产业链及强大的竞争力形成区位产业新经济生态区。
“区域品牌如果转到内地来,不是一个厂的转移,而是物流模式的转移,系统的转移。”湖北省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林友松说。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认为,产业转移至少包含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物流业产业的转移;同时也是文化、创意时尚产业的转移。
而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如何承接显得更为重要。
比蓝国际投资顾问总裁李凯洛认为,“看谁最会招商、最亲商、最帮商、肯定商、能富商。”他说,产业转移承接地要不断从产业环境、政策、人才、资源、技术等各方面不断发展自己的生命力。
以河南荥阳为例,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陈勇斌说:“这几年我在找地建厂过程中,跟荥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在接触,发现荥阳领导非常务实、工作效率非常高。”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企业想在荥阳投资,从有意向到签合同仅用了3天时间,签完合同之后,一夜就拿到许可证。
实际上, 荥阳政府对投资者在产业发展、政策优惠、税费减免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审批、“保姆式”帮办等制度。还针对服装转移企业,成立了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基地管理委员会,实行一条龙服务,封闭式运行,在税收、工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实施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同时,对知名品牌采取一事一议。
由此看来,产业转移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还是协会、政府的事情。正如《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宣言》所指出,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推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开发商等相关各方的力量,形成相互配合,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